蟑螂的季节消长
蟑螂的活动和繁殖,和其他昆虫一样,受温度的影响。正常情况下,蟑螂的季节消长就是因为气温变化而表现的种群或群落数量的变化。上海和江浙地区黑胸大蠊为优势种群,4月开始活动,随气温升高,密度明显上升,7—9月达活动盛期,10月下旬逐渐下降。
南方福建、广西因受亚热带气候影响,室内蟑螂可常年活动。
东北的日本大蠊一般4月上旬开始活动,5月密度明显下降
蟑螂的繁殖能力
蟑螂繁殖能力很强,雌雄蟑螂交配后,雌蟑螂的尾端便长出一个形如豆荚状的东西就叫卵鞘,卵就产在其中,一只雌虫少则可产10多个,多则可产90多个卵鞘,一个卵鞘中少则可浮出10多只,多则可浮出50多只小蟑螂,但同蟑螂种类有关。而一对德国小蠊一年可繁殖为十万只后代。卵在卵荚内孵化大约需要15天的时间,要蜕皮6-7次才能达到性成熟的成虫期,美洲大蠊则需蜕皮10-12次,但与气候因素,食物的获得有密切关系,通常这一过程在两个月内完成。德国小蠊最短寿命能活100天,美洲大蟑可存活1年之久。